联系电话(座机):0755-86372663

深圳市瑞昌星科技有限公司

新闻动态

NEWS & EVENTS

banner banner

2025工艺趋势:高温压合缓冲垫压缩/回弹与层压一致性

01、为什么“压缩/回弹”决定一致性进入 2025 年,HDI/多层板的介质更薄、铜面率更极端、快压曲线更陡,产线对“一致性”的定义也从单一厚度公差,扩展到胶化区层间温差 ΔT、接触压力离散度、对位应力、孔旁回补与外观缺陷率的综合稳定。高温压合缓冲垫被反复证明是“窗口放大器”,但真正把它与“一致性”牢靠绑定的,是压缩/回弹这两个动力学特征:它们决定了 Pad 在热压周期内像“可调弹簧+粘性阻尼器”

01为什么“压缩/回弹”决定一致性

进入 2025 年,HDI/多层板的介质更薄、铜面率更极端、快压曲线更陡,产线对“一致性”的定义也从单一厚度公差,扩展到胶化区层间温差 ΔT、接触压力离散度、对位应力、孔旁回补与外观缺陷率的综合稳定。高温压合缓冲垫被反复证明是“窗口放大器”,但真正把它与“一致性”牢靠绑定的,是压缩/回弹这两个动力学特征:它们决定了 Pad 在热压周期内像“可调弹簧+粘性阻尼器”那样工作,如何把宏观压力变成均匀的微观接触,以及如何把热前锋磨平成可预测的迟滞

命题很直接——压缩/回弹的谱线(随温度、压力、频率与循环数的演化)与层压一致性强相关:回弹保持率高、迟滞损失低且稳定、压缩永久变形小的 Pad,往往能把 ΔT 压到 4–6 °C,把接触压力的离散度收敛到 ±10% 以内,进而把空隙、压痕、露铜系统性拉低。

反复用压合垫.jpg

2、机理画像:从“弹粘模型”到三元耦合

Pad 抽象成标准线性固体:一个弹簧并联“弹簧+黏壶”,就能刻画它在 180–260 °C、2–10 MPa 区间内的应力–应变回环应力松弛–力–流变三元耦合看:太软(低、高→ 边缘/大开窗区承托不足,压力峰值飘移,易压痕;同时过大的能量耗散让热输入在局部“闷住”,ΔT 波动放大。太硬(高、低顺应性)→ 铜厚差与补强台阶难以被吃掉,贴合不良,排气受阻,空隙上升。最佳区间应满足:在胶化温区的有效模量稳定(循环内变化 <10%)、适中(保证缓冲但不“发热”)、C-Set 低(保证多循环厚度与回弹一致)。热学上,厚度与导热率决定等效热阻/热容,是“调温”旋钮;力学上,硬度与模量决定均压与承托,是“调压”旋钮。两者合拍,层压一致性才会好。

高温缓冲垫.jpg

4、方法学:把“回弹谱线”与“一致性指标”同轴测量
要把关联坐实,建议按材料谱线—设备数据—板级品质”三层同步采集:

材料层(离线表征):在 180/200/220/240/260 °C 进行 DMA/压缩循环测试,加载 2–10 MPa、10–15% 压缩,记录 E10%(T)E_{10\%}(T)E10%(T)、HHH、τr\tau_rτr、C-Set,做 50/100/200 次循环老化曲线;并测热导率 kthk_{th}kth 与厚度–硬度档位(如 1.5/2.0/2.5 mm × 65A/70A/75A)。输出“回弹谱线卡”。

设备层(在线实测):在压机上埋热电偶/贴红外点(中心/四角/厚差位),抓 胶化区 ΔT;用压力显影膜/数字压痕在大开窗、补强边、挠区过渡位取样,计算接触压力离散度 σp/pˉ\sigma_p/\bar pσp/pˉ;同步采集位移–压力–温度三轴数据,得到应力松弛与厚度回弹曲线

板级层:切片看孔旁回补与界面光洁度,统计空隙率/压痕率/露铜点密度、对位误差、厚度/平整度 Cp/Cpk。以 2×3×2 DOE 为起点:Pad 厚度× 硬度× 曲线策略,在同一 dT/dt下跑三批。把材料谱线在线板级缺陷做主成分/偏最小二乘回归,找出对一致性最“有贡献”的材料学特征。由此形成**“材料 → 工艺 → 品质”的显式传递函数**。

4、建模与控制:把回弹做成“可预测、可预警”的量

其中 α,β,γ,δ\alpha,\beta,\gamma,\deltaα,β,γ,δ 由回归学习得到。把 CI 与材料谱线做贝叶斯/PLS耦合,得到 Pad 的工况适配图:在你的峰值温度与压力下,哪一档厚度/硬度能给出 CI≥90 的解。同时把回弹时间 τr\tau_rτr 与 C-Set 作为寿命性特征接入 SPC/预测性维护:当 τr\tau_rτr 比首件漂移 >20% 或 C-Set 超过阈值,就触发换垫/降斜率/加平台的自适应策略。热学侧引入 WLF/TTSP(时间–温度等效)把不同配方/季节温度拉到参考温度,形成“数字孪生曲线”:给定目标 ΔT 与节拍,系统自动推荐 Pad 档位 + 胶化段平台/斜率修正。管理端并行看ROI 仪表盘:单位过板成本 =(Pad 摊销 + PTFE + 清洁)+ 能耗差 − 良率收益;把“回弹谱线衰退率 → CI 下滑 → ROI”串起来,就有了技经一体化的决策依据。


联系我们

留言咨询